尹振涛:金融科技赋能小微贷款长效机制
他建议河南在国际传播中更好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其实,历史上有一种饮品见证了这种交往交流交融,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奶茶。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和使命,因为我们就是一个互相离不开的共同体。
另外还有四个与共,就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所谓互嵌式社区环境,简单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一杯奶茶,各地有各自的特点,用料也不尽相同,但受到大家的喜爱,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它本身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交融的产物。10月27日下午,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主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这一条主线为牵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对于这个大主题,主播潘涛要从一种大家熟悉的饮品说起。登台领取人才公寓钥匙的另一位博士杨九元说:我10月初申请青年人才公寓,下个月就能办理入住手续。
10月27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开幕,10名优秀青年人才代表登台领取人才公寓钥匙,拿到钥匙的孙绮旋开心地说。又体现在深度上,实施1+20一揽子人才政策,以中原英才计划为牵引,以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为抓手,全面开展顶尖人才突破、青年人才倍增等八大行动。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放 摄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助力中原更加出彩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翁韬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举行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仪式,10项重大科技项目现场签约,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软件技术、新能源材料、生物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今日之河南,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体系。
鼓励支持中试基地开放共享,择优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10月27日,在招聘现场,我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广邀八方英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田惠文与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签约的海洋重腐蚀防护技术转化应用新一代商用防水防腐材料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宋保亮说。着力解除人才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在郑州安身、安心、安业。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副主任王爱萍说,双方将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培养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建双方国际优质研究生源基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青年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展开积极合作。
对新获批成立的产业研究院,择优给予最高800万元补助,连续支持3年。此次签约合作是为了打造国际一流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引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双方的学术优势、科研与人才培养优势。10月27日,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总有一盏属于你和我。
河南将持续搭建延揽英才的广阔舞台。在签约现场,德国洪堡公司与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携手,双方将在建材行业低碳利废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项目合作,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合作开展科技人员培训。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签约的食品安全领域高端科研平台建设项目。聚焦平台建设,郑州市努力让人才创有空间、干有舞台、成有机会。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朔与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签约的智慧粮田信息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科学家唐叔贤与神火集团签约的可再生能源研究院项目。高举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这张亮丽名片,2021年以来,河南全职引进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18名、领军人才194名、海内外博士10509名。双方将在现代免疫领域加强合作,共同促进成果产业化和国际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家乡重视教育、礼遇人才的态度让她感到欣慰。我省实施1+20一揽子人才政策,以中原英才计划为牵引,以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为抓手,全面开展顶尖人才突破、青年人才倍增等八大行动,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让人才感受到家的温暖。
打造了29家青年人才驿站、3455个床位,实行7天免费住宿,为来郑求职青年提供暖心第一站。使命在肩、责任如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
来到大会现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原校长田红旗说,作为鲁山人,伟大先贤墨子尊重实践、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励她成长。开幕式上,河南再次诚邀天下英才圆梦河南。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在现场致辞时说。该实验室在超级疫苗、抗体与蛋白质药物、智能化免疫检测与诊断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实力雄厚,此次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今年以来,河南各地各单位聚焦重点行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和重大科技项目2037个,主要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现代食品、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幕式上,省委主要领导的心声,道出了一亿河南人的共同期盼。延续青年人才生活补贴、首次购房补贴、创业支持、人才公寓配租等政策,计划5年引留100万名青年人才。根据郑州市的人才政策,来到郑州的博士人才每月有1500元的生活补贴,可以申请人才公寓,首次购房还有购房补贴等。
孙绮旋博士去年6月来到郑州,进入河南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其中,顶尖人才7人,领军人才24人,海外人才171人,青年人才1760人,潜力人才207578人(博士1908人、硕士24829人、本科180841人),签约人才项目1048个。
郑州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他们筹集了95个人才公寓项目,最快60秒审批办理,已配租7397套(间),年底前将投入运营3.5万套。在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引领和带动重点产业发展的人才和团队方面,仅今年1月至7月,全省就累计延揽大学本科以上人才209540人。
放眼全球引进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持续招引青年人才、潜力人才,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相结合,专业化精细化做好人才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切实让人才一到河南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事业的感召。对新创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
河南将持续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值得一提的是,郑聚英才计划将优秀企业家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赋予年纳税1亿元以上、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郑州市提出,持续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力度,遴选一批(重点企业不少于80%)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博士),给予10万元经费支持。在招聘现场,青年人才正在咨询企业相关情况。
由奖人才改为奖单位,凸显用人单位主体地位,鼓励企事业单位新引进培养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对认定的A、B、C、D类人才,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支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教和人才,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更是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家乡对科教和人才的高度重视。
人才活力的充分释放,离不开完整的政策服务支撑。郑州着力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今年以来,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8万人,超过18万名大学毕业生来郑工作。
10月27日,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郑州开幕。在招聘展馆,我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1368家用人单位拿出53558人的人才需求,款待八方英才。